【分析_全文】113學年度大二以上學生對通識課程之認同程度分析

113學年度大二以上學生對通識課程之認同程度分析
一、主題

113學年度大二以上學生對通識課程之認同程度分析

二、目的
  1. 了解學生對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整體評價。
  2. 比較不同學生群體對通識課程的差異。
三、資料來源

台評會「台灣校務精進協作計畫 (TIRC)」於114年4月8日至7月4日辦理「2025大專生學習成效與滿意度跨境調查」,調查對象為113學年度大二以上學生。本次議題分析主要採用該調查中的「廣博學習」題組 (4題) 作為核心資料。同時,考量「永續發展」為本校重要發展重點,且已納入通識教育必修課程,亦將「永續校園」題組中與教育及課程相關之題項 (2題) 一併列入分析。

四、分析方法
  1. 問卷有效性檢核
    為確保問卷結果有效性,採用該問卷「個人現狀」題組 (8題) 與「對學校整體狀況認同程度」題組 (5題) 作為效度檢核題項,檢視:
    1. 「學習狀態感受」與「對學校滿意度」是否一致。
    2. 「有轉校系念頭」與「學習狀態感受」、「對學校滿意度」是否矛盾。
    3. 是否所有題目都選同一個分數,將有亂答之虞的問卷結果事先排除。
  2. 統計方法
    計算學生對本校通識教育各題項的平均分數 (1–5分),並以獨立樣本 t 檢定、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(One-way ANOVA) 檢證不同「部別」(日間部/進修部)、「境內外」(本籍生/境外生)、「國籍」(中華民國/越南/印尼/菲律賓/馬來西亞/澳門)、「性別」(男/女)、「在學狀態」(一般生/延修生) 在各題項評分上是否有差異。
五、結論重點摘要
  1. 延修生與境外生資料填答需引導與語言協助,以確保學生意見完整可靠。
  2. 本校的通識課程在各方面均獲學生正面肯定。
  3. 境外生整體認同度低於本籍生,但差異不僅限於語言因素。
  4. 本籍女學生對課程設計與永續議題認同度較高。
瀏覽數: